学院新闻

返回>>

“鲁韵新声”奏响狮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侧记

78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一行启程赴新加坡,开展为期数日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交流团队由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伟、学校国际部副部长任向荣带领,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刘迎新担任乐团指挥,成员包括青年教师、学院研究生以及优秀本科生,他们中有多位曾在国内外重要音乐赛事中获奖,展现出学院扎实的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水平。

79日凌晨2点,交流团队抵达新加坡,上午9点便访问了新加坡武吉知马小学。师生们的即兴演奏和体验教学,收获了一群新加坡的小粉丝。

当天下午,团队前往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进行首次集中排练。团队师生与新加坡当地的打击乐、笛子、二胡演奏家共同排练了《繁花似锦》、《笛缘》和《楚颂》等曲目,并就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进行了充分沟通。同时,团队也与新加坡鼟乐团进行了合作排练。

711日,“鲁韵新声”专场音乐会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成功举办。音乐会以中国传统民乐为载体,精心演绎了《繁花似锦》《拉呱》《笛缘》《楚颂》等曲目,生动呈现了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促进中新文化交流的一次具体实践。

开场为吹打乐《繁花似锦》,唢呐高亢嘹亮,锣鼓铿锵有力。此次演奏特别邀请新加坡印度鼓演奏家Lalit Kumar(塔布拉)合作,这也是山东鼓吹乐首次与印度鼓同台演出。《拉呱》紧随其后,用轻快的节奏展现了山东民间音乐的风格。

双笛协奏曲《笛缘》由新加坡作曲家王辰威创作,由山东大学江卓然与新加坡小演奏家余安之共同演绎,两支笛子交织出清新隽永的旋律。而双二胡协奏曲《楚颂》则充分展现了传统乐器的深沉表现力,由山东大学邵佳雯与新加坡演奏家林明正合作,用二胡独特的琴音,生动地勾勒出楚霸王项羽与虞姬悲壮的爱情故事。

压轴节目《琴棋书画》构思巧妙,将音乐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由山东大学的舞者贾承烨、吕德容,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舞者与鼟乐团共同演绎。整个节目传递出深邃而雅致的中华传统文化意境。整场演出深深打动了新加坡观众,现场反响热烈,大家对中国传统音乐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由衷的赞赏。

202410月,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访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期间,听取了南大孔院关于邀请山大艺术学院师生赴新举办音乐会庆祝建院20周年的工作报告表示将积极支持推进中新两国文化艺术交流。此后一年间,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与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通力协作,共同促成本次交流活动。此次山东大学艺术学院赴新加坡音乐交流之旅,为中新两国艺术家提供了深度对话的平台。师生们不仅展示了山东传统音乐的魅力,更在与新加坡艺术家的合作中,实现了音乐的创新融合与文化的互鉴共鸣。此次交流有效增进了新加坡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演师生感悟

2023级本科生房琪圣

此次演出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与艺术碰撞的魅力。我们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倾听、彼此成就,最终奏响震撼心灵的世界和声。


2024级研究生邵佳雯

作为山东大学二胡专业的研究生,这是我第一次与国外演奏家合作演出。我们从初见时的陌生、局促,到最终表演时的默契和游刃有余,让我感受到了音乐是超越国界的语言,即使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但我们在《楚颂》的旋律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


2023级研究生江卓然

在与新加坡笛手余安之合作演奏《笛缘》时,我收获了心灵相通的共鸣,他的大笛浑厚如南洋暮色,我的梆笛清亮似跃动月光,两种笛音碰撞交融的瞬间,我真切感受到了文化相遇的奇妙。这“缘”字藏着最动人的深意,不只是乐器的和鸣,更是不同文化撞出的火花。


艺术学院教师韩璐

当我与学生们站在中新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我深深感受到艺术无需翻译,它能直抵心灵。

我常常想,民族音乐不该是锁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刻录在CD上的音符,而是一条流动的河,带领我们流向更广阔的世界。作为教师,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音乐中自然地拥抱彼此的文化。因为我相信,当他们的心被音乐连在一起时,文化的种子,早已悄然生根发芽。


文:邵佳雯

审核:刘迎新、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