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返回>>

艺术学院举办山东大学校史讲座与研讨会

“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材,非为诸生谋生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庶几所志者宏,而所成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独可与各国学堂媲美,且骎骎乎复古学校之旧矣。”

3月8日下午,艺术学院邀请《走进山大》作者、历史学院崔华杰教授讲授《历史真实、艺术呈现与话语表达——以山东大学校史为例》为题的校史讲座与研讨会,艺术学院院长安宁、副院长姚榕华、美术系主任邢小震等共同参加本次讲座,学术活动还吸引了来自济南、威海两地艺术学院美术系师生的广泛参与。

讲座由姚榕华副院长主持,他围绕着山东大学校史主题创作的前期两轮成果和接下来第三轮创作主题为美术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总结和启发,并认为山东大学校史主题创作作为国内高校独树一帜的创作活动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优秀的创作作品应该将扎实的技法建立在深厚的情感之上,身为山东大学的一份子,校史的题材更适合我们来表现和创作。

崔华杰教授针对山东大学“国立青岛时期”校史,列举了1901年初建到1932年的重要奠基人和著名学者。讲座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百廿历史中的国立山大”,以重要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展开篇章,讲解了罗荣桓、束星北、薛暮桥、闻一多、高亨等数位名家学者的山大生活。第二部分题为“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崔杰华教授为“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想象该如何找到粘合点”分享方法。首先,时空观念不容有错,明确时代特征,从人物服饰、建筑装潢、物品特征等方面明确历史信息;其次,史料实证需从历史中来,确定历史背景;再次是历史解释,某种物品的摆放,暗含着当时历史的原因,通过主题创作中的道具能够体现背后的时代特征;最后是家国情怀,创作者应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画的像只是第一层次,能够在作品中传达出产生共鸣的家国情怀才是更深层意义。第三部分题为“时代关照与实践深处”,提出“在时代共振中创作”、“在故事耦合处创作”、“在知识接续中创作”及“在文献研读中创作”的四种文艺创作方式。崔华杰教授认为山东大学青岛时期校史非常丰富,应怀抱家国情怀,与时代同频,才能创作出书写历史的优秀作品。

安宁院长在总结时强调,山东大学有着伟大而辉煌的123年历史,充满了可歌可泣的重要节点。艺术学院应将美术系老师的艺术个性和深厚技巧结合学校责任感,反映时代的主流和发展的主旋律,使作品饱含热切的情感、具备深刻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重大历史意义。通过对主题的精准表达,力求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本次讲座和研讨使艺术学院师生们感受到山东大学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激发了师生的家国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图绘山大精神、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的决心。


                                                                                                                               图文供稿:李晶

                                                                                                                                               文稿校审:安宁、姚榕华

                                                                                                                               责任编辑:李勇

                                                                                                                           审核:李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