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以艺术点亮时代 用专业服务社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2025年08月29日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暑期,艺术学院精心筹备、周密部署,有序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使命,艺术学院学子积极响应,组建30余支实践团队奔赴全国20余个省份,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基地,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彰显艺术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艺”心筑梦 红色美育铸魂传承
学院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其贯穿于实践育人全过程,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艺术专业特色深度融合。“薪火循迹”“星火笃行”“艺绘江南行”等社会实践队深入济南、青岛、芜湖等地的红色基地,重走红色足迹,追溯峥嵘岁月,深入探寻党组织创建历程中的精神基因,助力红色资源与艺术表达的有效转化,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思政学习“实”起来。
“丝路翰墨,金石传薪”“艺无边际”等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甘肃、新疆、敦煌等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地域,扎实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交流互动、成果转化等方式,用专业学识挖掘历史底蕴,以青春行动践行“万里边疆,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艺术学院国家安全实践团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新形式。通过绘画、宣讲、观展等多元实践,将国家安全教育宣传转化为生动可视、直击人心的视觉语言与情感载体,有效拓展了宣传的覆盖面,增强了感染力。实践足迹遍布北京、山东、江苏等多个城市,通过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艺”力担当 公益实践赋能发展
“泉城启梦”等支教队赴济南、莒县等地,为社区、乡村儿童带去温暖希望,以绘画等多元形式为“希望小屋”儿童开启艺术之窗,以美育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语梦春晖”志愿者走进基层社区,与小朋友进行话剧接力,在戏剧互动中传递温暖、启迪心智;“艺启梦想”团队在负责人带领下,前往邹城市牙山庄开展慰问帮扶,在当地村书记的协助下走访困难留守儿童家庭,不仅送去学习与生活物资,更建立起长期关怀与帮扶机制,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民生。
“琉光瓷色”调研队赴山东淄博,围绕博山琉璃烧制技艺与淄博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开系统调研,挖掘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创新路径与文化价值;“染韵植语”调研队赴淄博周村区,以探寻草木染非遗技艺文化根脉与时代价值为主线,在周村古商城、大染坊旧址感悟商埠染织文明;守艺匠心志愿者团走进非遗皮影传承基地,围绕皮影、漆扇、烫葫芦开展沉浸式体验与公益宣传,实现文化传承与青春实践的双向赋能。
“艺”创赋能 跨界融合助力振兴
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跨界融合正成为激活乡土资源、传承文化根脉的重要路径。“沂蒙红韵·巾帼创承”“问古创今”等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艺术与设计专业优势,以艺术设计激活乡土资源,研究汉画像石拓印技艺,开发仿画像石非遗拓印文创产品,创作《沂蒙六姐妹》IP形象及文创样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升级注入创新动能。
“星火相传”团队成功打造“井冈星火”红色文创及沉浸体验精品设计项目,实现了科技与艺术跨界融合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既守住了文化根脉的“魂”,又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势”,彰显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力与行动力,为红色文化传承与乡土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艺术学院“艺术铸魂、思政立心、科技赋能、公益暖行”的育人内核。未来,学院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动专业特色与思政引领、科技创新、公益服务深度融合,以艺术为桥,让青年学子在实践淬炼中坚定方向、增长才干、奉献社会,以青春之我、艺术之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吴雨欣 夏清
审核:李勇 赵根根 孙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