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艺术学院师生赴焦家遗址发掘现场开展“田野思政课”
2025年11月07日 点击:[]
11月6日,艺术学院组织教职工及学生骨干前往章丘焦家遗址,开启一场触摸历史根脉的文化之旅。艺术学院院长安宁、党委副书记朱伟带队参与。

在遗址核心发掘区,考古学院副院长唐仲明教授为师生详细解读了夯土城墙、护城壕沟、祭祀坑和大型墓葬等核心遗存。墓葬区出土的三重棺椁,清晰印证了古国时代社会等级分化的雏形;白陶鬶、黑陶杯、彩绘陶罐等器物造型精巧、工艺娴熟,既展现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高超的手工业水平,更承载着中华文明早期“器以载礼”的礼制精神,让师生直观感受到史前文明的厚重底蕴。

在田野挖掘现场,师生们近距离见证了考古专业师生手持手铲、毛刷,细致清理土层、记录数据的科学流程,切身感受田野考古的严谨态度与专业精神。这场沉浸式参观,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可触可感,也让参观师生深切体会到考古工作者“探源中华文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追求与责任担当。
参观过程中,师生们深受触动,纷纷分享感悟。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勇指出,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要善用之”,考古工作者在焦家遗址工作十个年头,“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对艺术学院师生是最生动的教育。副院长姚榕华表示,这堂生动的“田野思政课”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必须扎根中华文明沃土,唯有引导青年在历史深处立求索之志、修沉潜之心,才能培养出德艺双馨、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艺术英才。青年教师谷新春谈到,走出焦家遗址,回头望见“礼出东方”的匾额,抽象的学术命题与宏大的家国情怀瞬间变得具体可感。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既是考古美术工作者窥探先民精神世界的窗口,更构成了华夏礼仪传统的核心,印证着文明与历史就沉淀在每一寸神圣的土地上。学生党员高瑞彤提到,焦家遗址的城址与礼制遗存,让我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骨干邵俊杰感慨,学校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多学科考古研究,彰显了高校在文明探源中的责任担当,此次参观是艺术与历史的交融,更是深刻的红色教育,让自己明确了传承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青年使命。
此次焦家遗址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与艺术的跨学科融合实践,更是一场扎根田野的思政教育。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艺术教育与中华文明探源深度融合,引导师生在触摸历史、传承文脉中锤炼品格、提升素养,培养更多扎根文化沃土、具备国际视野、勇担时代使命的艺术人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山大力量。
师生一行还参观了龙山校区建设现场,基建部、龙山办相关同志介绍了情况。

文字:黎婷
编辑:孙艺菲
责任编辑:孙艺菲
审核:朱伟 李勇 孙雅茹